close

Q1:聽說,做手工皂要看天氣??冬天或是太冷不能打皂?否則容易失敗?

A:所以不怕失敗的鐵齒妍,特地挑了一個又下雨又冷的天氣來挑戰!

(有圖為證!)
IMG_1115

(今天外面的溫度18度,又濕又冷)

Q2:聽說,手工皂一定要保溫才不會起白粉??

A:所以為了證實不用保溫也可以完成好皂,努力的同一天打了4鍋皂。

Q3:手工皂中所謂的鬆糕現像是怎麼來的呢?

A:對我來說,鬆糕就是白粉整個深耕整塊皂所造成的現象

IMG_1193  

(鬆糕皂,整個白粉滿滿到變成鬆糕...

一個月後的現在去摸還是會掉屑...)

IMG_1192  

(與上圖同一鍋皂液,只是這個模有特地放保溫箱~

白粉狀況稍微減少一點點)

Q4:手工皂只要保溫的好,就不會變鬆糕嗎?不會起白粉嗎?

A:即使保溫,也沒辦法完全解決白粉的狀況!

以上我的回答部分很機車嗎?我承認ㄝ~~哈哈哈

為了證實我的理念與看法,特地挑了個陰雨綿綿的冷天氣來打4鍋皂。

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於手工皂的狀況判對多點了解~

2e436f40   

實驗皂配方:椰子油20%+棕櫚油40%+橄欖油20%+米糠油20%

(都是基本油品選項)

0f7

第一鍋:油重700公克/INS值145/鹼102公克/水量246公克

0f7

製作重點記錄:

1.以水量246公克與102公克的氫氧化鈉溶解,並隔水降溫至20度

2.鹼水倒入油之後的皂液溫度25度(以極慢的速度到入鹼水)

3.做雙色渲染(群青粉/紅麴粉)

IMG_1111 

(上圖為準備入模的皂液)

4.完成後只蓋上"PE保鮮膜"與空氣隔絕,然候就放在工作桌上~

IMG_1112  

(倒完皂液,還沒動手劃渲染,這鍋皂劃完的照片忘了拍...)

接下來,來看脫模的成品吧~

0029  

IMG_1120   IMG_1142  

順利脫模~表面好像有一咪咪的白粉~但是很少~~

IMG_1143  

(切開後的剖面圖~造體都是完整的~沒半點粉ㄥ~)

IMG_1144    

橫面剖切開後~依樣很平順~

只有看到我一點粉沒有打散的痕跡吧~(還有小氣泡...)

0f7

第二鍋:油重700公克/INS值145/鹼102公克/水量246公克

0f7

製作重點記錄:

1.將總水量均分為兩份,第一杯123公克清水與102公克的氫氧化鈉混和溶解,並隔水降溫至20度

2.量秤好第二杯清水123公克,水溫為20度。備用。

3.鹼水倒入油後之皂液溫度,30度,持續到完第二杯水之皂液溫度,28度。

4.做雙色渲染(粉紅石泥粉/備長碳粉)

IMG_1110  

(準備入膜的皂液稠度)

5.完成後只蓋上"PE保鮮膜"與空氣隔絕,然候就放在工作桌上~

 

IMG_1119  

(倒完皂液也畫完渲染了,只是這個模倒太滿了...)

 

接下來,來看脫模的成品吧~

0029

IMG_1130  IMG_1132  

(脫模後的皂體看起來還可以~旁邊的藍色是被我的紫草油染色的矽膠模黏上的...)

IMG_1135 

(剖面也沒有起粉的跡象,底下的小山是前一天打的紅酒皂剩下的皂液..所以這個皂才會裝到滿出來)

IMG_1139  

(這個橫向頗面切開的狀況還不錯~只是依然看到我很粗心沒有認真打散的粉粒...)

 

0f7

 

第三鍋:油重1000公克/INS值145/鹼146公克/水量352公克

 

0f7

製作重點記錄:

1.將總水量均分為兩份,其中第一杯使用清水176公克與氫氧化鈉146公克相溶 

(這個做法是為了提高鹼水的濃度,使皂化速度加快,縮短攪拌的時間)

2.第二杯水176公克以"煮滾後的紅酒"替(目的是為了讓酒精揮發)替代使用

紅酒溫度17度,鹼水溫度25度,油溫25度

IMG_1105  

(入膜皂液稠度)

3.完成後直接讓皂液面暴露於空氣中

IMG_1122  

接下來,來看脫模的成品吧~

0029

IMG_1151  

(無色的是這次實驗的皂,而有色的則是前一天做的同配方紅酒皂)

IMG_1152  IMG_1156  

(切開後的剖面,也是很平順很完整~連前一天做的渲染也都順利的出現在每一塊皂上了)

 

0f7

 

第四鍋:油重1300公克/INS值145/鹼190公克/水量458公克

0f7

製作重點記錄:

1.以水量458公克,與氫氧化鈉190公克相溶。

2.超脂完,先加入微量的艾草粉改變底色,做單色渲染(備長炭粉)

鹼水溫度15度,油溫25度,倒完鹼水後的皂液22度

IMG_1127  

(原本準備入膜的皂液稠度,特地畫個"8"~)

然後,因為太豬頭的忘了加入精油,在入膜後又倒回鍋中重新放入精油攪拌...

IMG_1128  

皂液的濃稠度已經超過我預計的狀況,所以只好趕緊先渲染,完成後才拍照...

3.完成後只蓋上"PE保鮮膜"使其與空氣隔離~

接下來,來看脫模的成品吧~

0029

IMG_1160IMG_1182  

順利脫模啦~(顏色的差異是因為拍照時已經傍晚了~但是不經修片歐~)

IMG_1183 

切開後的切面也是平順完整的~

IMG_1185  IMG_1187     

再由橫向頗面切開,每一塊皂也都又乖又平順~

018_4 018_4018_4018_4以上~實驗圓滿成功~ 018_4018_4018_4018_4

請往下看結論發表
0zz21   

 研究手工皂好多年以後,從原本的兼職教師,到目前的專職教師

一路走來碰到也聽到好多手工皂規定與禁忌

研究,是一種打不死的不甘願的精神驅使

實驗,只是為了要讓自己鑽牛角尖的想法得到實際的証實

也為了再課堂上有更能夠帶給喜歡我的同學們一些正確的觀念~

 

以上的4鍋皂研究,可以歸類出一個結論

手工皂的製作,入模的濃稠度判斷相當重要,而這是業界所稱的TRACE程度~

當油脂與氫氧化鈉開始產生反應的時候,皂液就會逐漸的變稠

而皂液濃稠程度越高,也代表皂化反應程度的提高

入膜的皂液,無法完全皂化,所以必須努力提高皂化反應的程度(也就是TRACE程度)

當入膜時的皂化程度足夠讓這鍋皂能夠持續自我反應下去的時候

儘管沒有保溫,沒有與空氣隔離,就這麼大剌剌的放在桌面上

皂液本身也會逐漸的反應完成,完全變成皂~

(而這中間的保守要求時間至少12個鐘頭吧~)

所以~

打皂不用看天氣~大家放心的想做就做吧!

(只是冬天碰到油脂冬化現象比較辛苦)

打皂不用到處去要箱子~請大家認真的攪拌倒是真的!

打皂不用怕手痠~將鹼水濃度提高就是偷吃步的好方法!

bbs138  

大家一起加油打皂吧!

addback1001  

**以上圖片為求真實度,完全無修圖**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吃的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