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經過上回的白粉實驗後,對於手工皂的入模狀況,是否會有白粉的判斷更好了~

這回的實驗目的,皂化中的溫度反應為何~

是否因為皂化過程沒放保溫箱,而引起溫度不足讓肥皂失敗呢??

好吧~就愛鑽牛角尖~~我承認啦..........

02a64219 02a6421902a64219

第一鍋:椰子油20%,棕櫚油40%,米糠油20%,橄欖油20%

02a6421902a6421902a64219

IMG_1316 

倒完鹼水後的溫度~

 

IMG_1318

渲染到好後,皂液的溫度仍然是不到25度~

(但是這鍋皂入模稠度不足,這時候就知道大概會起粉...)

 

 IMG_1322  

畫完渲染後,表面都很平.....

IMG_1323  

用保鮮膜稍微蓋著...

IMG_1329  

~入模5個鐘頭後~

然後這個保鮮膜是我重新蓋過的...

因為剛入模的那張保鮮膜...飛了...而我不知道...慘了

為了測量溫度~再中央跟旁邊都把溫度計插著...

IMG_1327  

在最右側的溫度計是30度

(在重新蓋上保鮮膜的時候,就看到皂的表面起粉了...)

IMG_1328  
中心點的溫度又更高一些(35度)

0u300u300u30然後我們來看結果吧0u300u300u30

 

IMG_1342  

 左邊的是皂體上層~而右邊的是中間剖開的結果~

這就是中間被我放溫度計的哪一段...

果然表面跟空氣接觸的部分整片起白粉

而中間的皂體,依然是皂化的很完整呢~

IMG_1343  

把左邊這塊也反回來看~剖開的皂體~都是完整的~

至於皂中細小的點點(是我努力打皂的氣泡...)

9  

 這樣是不是表示說,就算沒有保溫~也可以皂化完成呢!

9

一鍋不準~再來一鍋看看吧~

02a6421902a6421902a64219

第二鍋:椰子油20%,棕櫚油40%,米糠油20%,橄欖油20%

02a6421902a6421902a64219

IMG_1317  

 這一鍋的入模稠度有更好ㄧ些~

IMG_1326  

入壓克力模,為了放溫度計,只好把蓋子移開

(這樣表面的粉是跑不了了...)

這鍋入模的溫度也較高~快要45度了~

0u300u300u30然後我們來看結果吧0u300u300u30

IMG_1337  

果然表面與空氣接觸的部份是有皂粉的~

但是剖面切開的狀態仍然是皂化完整的樣子歐!

IMG_1336  

不信!來一張有溫度計的記號的這塊皂~這樣準確了吧~

9

看完以上這兩鍋的溫度實驗~有沒有證實保溫箱的問題呢!

 

9

 

請往下看結論吧~

0z01  

手工皂的製作,所謂的trace,即代表著氫氧化鈉與油脂中的脂肪酸反應的程度

而這個反應的程度會藉由著"濃稠度"展現出來

所以,只要確實的攪拌,讓鹼與脂肪酸可以產生更多的碰撞

而引起皂化的反應

當皂化的反應程度越好(入模的稠度越濃稠)

當然不用放入保溫箱也一樣可以維持住溫度

甚至因為皂化反應,而溫度自行上升,即使沒有與空氣隔離

也不見得會起皂粉(這個可以看上一回的紅酒皂就知道了)

通常為了美麗的渲染線條,我們都會盡量的在light trace時就入模

因為皂液很稀~所以做出來的線條美麗~

如果沒有與空氣隔離,當然會在皂的表面形成白粉

(就如同本次實驗一樣)

最後~有沒有人去探討~為什麼要放保溫箱呢?

其實,也許最原始放保溫箱的目的,只是要與空氣隔離吧~

如果這個保溫箱的作法,最先是由日本傳來的,

那這個藉由保溫箱去使溫度保持住的作法

在當地也許是合適的~

(因為日本某些地方的冬天真的太寒冷,但是也有不冷的..沖繩)

至於在我們這~我想應該就免了吧~

 

也許以上的實驗發表,會有正面反應,也有人不以為信~

這只是我個人對於手工皂的想法,以及對於手工皂疑問的實驗證明~

相信者,希望因為我的雞婆,讓大家的皂成功率更高~

0zz46

THE END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吃的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